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,也是西印度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国。其经济主要依赖于旅游业和制糖业,而工业产品则大部分依赖进口。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国,古巴的工业体系并不完善,导致就业市场存在较大缺口,因此吸引了不少外来民众前来旅游、创业,其中华人尤为突出。那么,为什么被称为“世界街溜子”的中国人,在古巴却几乎看不见呢?
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,几乎与每个国家都有外贸往来和文化交流。中国人的足迹遍布全球,甚至有网友开玩笑称:“地球的另一端有个小岛,岛上的五个人,三个人是中国人。”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,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,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国旅游。据统计,中国游客已达到350万,位居全球第二。为了迎接这些游客,很多国家都会在国内设立唐人街,促进文化交流。然而,古巴的唐人街却在逐渐消失,原因是什么呢?
展开剩余79%与其他国家的华人旅游和就业情况不同,古巴的华人大多是贫困的劳工。自1847年6月3日,206名华人劳工抵达哈瓦那后,华人移民的潮流正式开始。根据资料显示,从1847年到20多年的时间里,被迫或被骗到古巴的华工达到了十多万人。在古巴1100万的人口中,约有1%的人口具有中国血统。
但是,由于大多数华人是作为劳工进入古巴的,古巴政府和当地居民对他们的态度并不友好。华人常常面临着打压、剥削、甚至死亡的困境。到了20世纪,华人社团开始逐渐兴起,为了生存,华人们聚集在一起,在社团内相互支持,这一时期的社团数量激增,甚至根据姓氏和家乡分组,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社交圈。
不过,古巴政府在美国的影响下,开始限制华工的入境。1898年,古巴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后不久,便遭遇了美国的军事占领。1902年,美国宣布除外交官、游客、商人等少数人外,其他中国人不得入境,这无疑打击了华工移民的热情。此外,华工在古巴的待遇也非常差,他们经常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,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,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。当地的一些劳工透露:“我们每天都被逼着工作,做不完的活,甚至连饭都不给我们吃,和我一起来的兄弟,有的饿死了,有的死于疾病,还有的被打死。”
工厂和种植园的老板对华工的虐待十分残忍。那段时间,华工的自杀率非常高。后来,随着古巴制糖业的发展,古巴政府急需劳动力,于是暂时放宽了对华工入境的限制。许多华工再次涌入古巴,其中也有一些被驱逐的华人,或者因为受尽剥削而逃回中国。此时,古巴掀起了一股“回国热”。
真正改变古巴华人命运的,是卡斯特罗上台后的政治变动。1957年,古巴共产党的领导人马里涅罗提出要进行武装暴动,但他原本计划通过其他方式威胁巴蒂斯塔政权。最终,巴蒂斯塔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稳住了政权。古巴共产党为了获得苏联的支持,最终决定放弃与中国的友好关系,这也导致了中古关系的破裂。中国收回了对古巴的物资援助,古巴对中国的批评不断加剧。
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,古巴与中国的冲突逐渐升级。1961年,古巴政府宣布将华人商人的企业收归国有,许多华商的生意遭受重创。华人社区在古巴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,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离开。实际上,在古巴一些小地方,曾经发生过政府军对华人社群的屠杀。
除此之外,古巴长期受到美国经济封锁和制裁的影响,使得华人在古巴的生活更加艰难。美国垄断了古巴的经济资源,许多华人被迫离开,回到了中国。而且,由于美国的制裁,华人的汇款通道受阻,导致他们难以将收入寄回家乡。如果华人想在古巴继续生活,就必须加入古巴国籍,但这与中国人传统的“落叶归根”文化相冲突。因此,大多数华人选择离开。
至今,在古巴生活的华人数量已经减少到不足两千人。没有了经济上的吸引力,华人社群的凝聚力也逐渐减弱。如今,当你走在哈瓦那的大街上,很难再听到熟悉的中国话,看到的也只有一些带有小牌楼的小餐馆,昔日的繁华和热闹似乎已经消失殆尽。
在每个重要节日,曾经辉煌的华人社区也仿佛一夜之间消失,无影无踪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